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科技战略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12月23日下午1时30分,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108会议室召开了“转型期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视野”学术论坛。近30位科技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对当前科技战略发展、政策支持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论坛由天津大学讲师黄晓伟主持。
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讲师张寒做了《中国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分类及特征研究》的学术报告,她通过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对组织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归纳出各个组织的基本特征及优势劣势。她还就如何看待大学在技术转移中的角色、我们需要大学去做什么、技术转移需要大学做还是面对整个科研体系、技术转移组织分类的类型和对整个技术转移体系的价值影响、组织和制度演化对政策的建议等问题和在场专家进行了交流。
报告人精彩讲述
深圳大学讲师李福做了《新时代中国转型与创新中心建设战略》的学术报告,以深圳为例对创新生态和创新价值链进行了阐述,他从中国转型的生态支撑、创新中心的生态构建、创新中心的建设战略三个维度层层递进的论证了创新中心的生态构建利于企业成长,从而驱动创新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创新中心的建立应增强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增强全球性创新链接能力、增强全球本土化聚变效应、完善城市综合性创新生态。在场的学者对李福老师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深圳创新的显著特点是衍生出企业群和大企业,但不能衍生出研究型的高等学校的特点做了探讨,建议李老师在之后的研究中引入更多元的视角,建议以北京等其他城市做多角度分析。
清华大学博士梁帅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合作态势》进行了学术报告,从国家间、学科间、机构间的科技合作入手,集中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现状,为科技合作推动战略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加强沿线国家间科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应该提高科学合作的主动性和影响力,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要在沿线国家科学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合作过程注重前瞻性、基础性和新兴学科合作,要推动相关的科技政策研究;我国参与沿线国家科学合作的高校院所较少,我国“走出去”的机构较少,全面性及主动性需要提高;下一步要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人才流动,实现科技人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报告人与现场专家交流
清华大学博士李佩就《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政策思考》进行了学术报告,通过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整体规划与风险防范等方向的研究,对人工智能创新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评估。在场专家清华大学丁厚德教授指出,李博士的报告条理清晰,选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应该对政策本身进行评价,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在场专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还从科技哲学的角度建议李博士不仅从科技乐观的角度,也引入其他哲学思想态度,多方面丰富自己的研究。
学术年会报告涉及“一带一路”战略、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公共安全、信息化战略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战略学会的战略广度和包容性。报告专家还与现场会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原科技战略专委会主任丁厚德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希望大家多参与学会活动,建议大家多关注科学研究和科技政策的新发展,为中国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