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程副理事长讲授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造纸术与印刷术

   2024-04-01 50
3月10日上午,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创新战略专委会主任周程教授在贵州孔学堂公益学术讲座上,讲授《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造纸术与印刷术》。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龚晓康主持。讲座中,周程教授从“四个发明”何以成为“四大发明”引入,基于全球史视域下围绕四大文明古国的书写媒体、中国造纸技术的演进、中国雕版印刷术及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图片

周程教授从四大文明古国的早期书写媒介谈起。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便已经出现了用于书写的粘土板,粘土板的出现使得当地数学、天文、医学等多领域得到了发展,但粘土板极为笨重,也存在信息容量不大、无法着色等问题,因此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相较于粘土板,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的古埃及的莎草纸表达能力更强,记录信息更大,但莎草纸同样存在原料产地局限、容易破碎和受潮发霉、储存时间不长的问题。古印度的贝叶的出现加大了文化交流,使跨区域的文化形成可能,但其依然有着保存期限不长、需要抄写传承的缺陷。而作为古代中国的书写媒体,简牍较重,缣帛昂贵,因此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随后,周教授从“西汉到隋唐——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与“从阿拉伯到欧洲——造纸术的西传”两方面对中国造纸技术的演进作了详细阐释。他指出,现有发现已经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便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而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到了魏晋时期,由于使用了表面涂布技术,纸张的表面平滑性和受墨性得到了改善,浆纸质量明显改善,草稿用纸与书信用纸两种类型的纸张也得到了普及。之后,南北朝时期,纸开始代替简帛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中国至此进入纸写本时代。而隋唐时期造纸技术更为成熟,纸的质量更高、产量更大,从而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至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入伊斯兰,恰逢此时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兴起,造纸术的西传为翻译书籍提供了方便,也为翻译著作的大量出版流通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后,随着造纸术传入欧洲,整个西方世界都因造纸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图片

在谈及中国印刷技术的演进时,周教授从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两个方面作了解读。周教授指出,盖印与拓印可以说是古代印刷术的雏形,其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就现有证据来讲,雕版印刷术诞生于唐朝,但唐朝刻本的印刷质量不够精致,而中国活字印刷书籍则首见于毕昇。周教授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实物是西夏文活字印刷版本的西夏文佛经,而元代初期,回鹘人改革木活字技术,刻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活字,至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印刷,金代时期活字印刷便已经应用于纸钞了。最后,周教授对早期金属活字印刷物、欧洲金属活字印刷作了考释,认为欧洲金属活字印刷,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累积性发展,促进了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使整个西方步入了近代化进程。
现场听众纷纷表示周教授讲座内容精彩丰富,受益匪浅。

龚晓康/


 
 
更多>同类资讯